浙江龍游有一座民居博物館,有異地遷建、集中保護的古建筑一百多座。它叫民居苑。
民居苑

民居苑承載了自元明清以來,六百多年的歷史。這段時期,龍游這個地方是錦繡江南中的一片熱土,永康陳亮學派的發源地,一時書院林立,朱熹、陳亮等大家大派常來此講學。龍游的風氣被譽為儒風甲于一郡。最為后人稱道的,就是這片熱土產生了名震四方的龍游商幫。這里的文化底蘊,既揉進了一天一地一圣人的厚重,又揉進了千山千水千才子的空靈。

有這偉大的前提,民居苑中肯定故事多多。
這座建在山坡上的房子叫巫氏廳,系歷史名人余紹宋的故居。紹宋先生早年留學日本。北洋時期任司法次長。因“金佛朗案”,先生憤然辭職??谷哲娕d,先生遷居龍游南部山區沐塵,寄居此屋。先生喜歡竹,屋子周邊種滿了翠竹。借俗語“寧可一月無肉,也不可一日無竹”,取屋名為鄰竹齋。先生愛竹也喜歡畫竹。他的墨竹天下無雙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我見到了一組先生的墨竹畫,有風中的竹,雨中的竹,晴天的竹,雪中的竹,還有霽月中的竹。我看了一頭霧水。在旁邊的畫家的指點下,我才知道有如此高超的畫技,才明白什么叫名家名派。
順坡而下,我來到馬家祠堂,參觀古戲臺。這古戲臺原建在龍游縣與西安縣(衢江區)交界處的馬葉村。一臺戲兩個縣的人一同觀看。東邊房子里馬葉人看,西邊空基上高家人看。一到新年,大戲開場,盛況空前,而且第一折戲必須是《馬超捉曹》,每到精彩處東處的歡笑聲一片。有一年有個戲班子不知就里,第一曲戲上演了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,似乎揭到了馬家人的痛處。他們把自己當作馬文才的后人,把演員打得鼻青臉腫,成為人們的笑談。
告別古戲臺,來到民居苑的最高處一一雞鳴山。相傳,有一天飛來一只金雞,每到清晨那一聲鳴叫,響聲勝過旁邊鐘樓發出的鐘聲。幾天后,金雞飛走了。有人上山尋蹤,在草窩發現了一大堆白銀。人們用這些銀子造了一所書院。在元未明初的時候,一個叫趙緣德的科學家在此做小孔成像的實驗,比西方早了一百多年。

歲月悠悠,有快樂,也有傷感。我站在月芽塘邊,那是過去怨婦送郎萬里行的地方。她們最看不得楊柳吐絮,玫瑰新開,思憶著她們的情郎。